外观
PCB 常用拓扑结构
在PCB Layout 设计中,拓扑结构是指在电路板上信号流动的方式。通常,拓扑结构涉及到信号如何从一个组件传输到另一个组件(如:芯片与芯片的连接方式)。良好的拓扑结构对信号完整性、电源完整性以及电路性能等至关重要,在高速高频pcb设计中更为关键。
1 点到点拓扑
定义:点对点拓扑就是指在PCB上,该总线只在这两个组件(如:芯片与芯片)之间连接,即一对一的拓扑。
特点:结构比较简单,易实现阻抗匹配,只要在驱动端(源端)或接收端(终端)进行适当的阻抗匹配,就可以得到较好的信号完整性。
应用:常用于高速双向传输信号线,常在源端加串行匹配电阻来防止源端的二次反射。
2 菊花链拓扑
定义:菊花链拓扑就是指在PCB上,信号从驱动端依次连接到多个接收端。
特点:主要优势是支路走线短,占用的布线空间较小,可用单一电阻匹配终结,避免分支信号对主干信号的反射干扰。
应用:常用于多负载的总线系统中,并在最末端预留端接电阻电路终结。
Fly-by拓扑
定义:Fly-by拓扑是一种特殊的菊花链拓扑结构。
特点:在菊花链拓扑中的支路布线长度非常短,几乎为零,可以有效减少了信号反射,提高了信号的完整性,减少了信号完整性(SI)问题。
应用:常用于DDR内存设计中,Fly-by拓扑能够更好地保证信号的完整性,适合高速信号的传输。
3 星型拓扑
定义:星型拓扑是指在PCB上,一个信号驱动器驱动多个信号接收器,并要求多个信号接收器同时接收信号时,每个分支的接收端负载和走线长度尽量保持一致,终端电阻的阻值应和连线的特征阻抗相匹配。
特点:星型拓扑设计有助于优化信号传输路径,可以有效避免信号在多个负载上的不同步问题,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延迟,提高电路性能和数据传输速度。
应用:常用于多负载,对时序要求高的系统中,常在每条分支上加上终端电阻匹配阻抗。
4 远端簇型拓扑(远端分支)
定义:远端簇拓扑结构实质上可以看做是星型拓扑结构的变种,特点是D到中心点的长度要远远长于各个R到中心连接点的长度,各个R到中心连接点的距离要尽量等长,匹配电阻放置在D附近。
特点:驱动器与负载间的路径相对简单,信号反射和串扰较少,接收器集中在簇中,分支线长度短,延迟小。
应用:常用于DDR内存总线、时钟信号等对时序要求严格的系统中,通常只需要簇末端设计端接匹配电阻,有效减少反射。
T型拓扑
定义:T型拓扑又称为树型拓扑,是一种对称型的远端簇型拓扑结构。
特点:T型拓扑布局清晰,布线简单,在高速信号下,T型拓扑的分支节点容易引起信号反射。
应用:常用于低速信号或非关键信号的分配。